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快速致富的警示(箴言28:18)

箴言28篇:18 行動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彎曲的立時跌倒。 19 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 20 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21 看人的情面乃為不好,人因一塊餅枉法也為不好。22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
 
這一段的箴言就是要告訴人們行爲應當正直,不可彎曲。是的,神所造的人,行爲應當要正直誠實,神也用旨意和行動來確保這樣的人得以昌盛繁茂、多子多孫;而當人行事彎曲的時候,神就用他的管教來叫人意識到他們的錯誤。
 
以前的人們務農的多,耕種就是人獲得食物的辦法,所以神要人不要成天浮想作夢,應當老老實實的梗種自己的田地,不要想著從別人那裡得著什麼,偷挖別人所種的菜。越是東想西想,不肯老實耕種的,最終反會要成爲窮乏。
 
人當然是想要發達致富,那要怎麼樣可以發達致富呢? 農人有田地可以出產物質,工人有自己的作坊可以製造修理、這些都是可以讓人賺得生活,賺得吃喝花用以後還會有餘;那麼再透過儲蓄就可以致富。
 
但是這樣的致富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透過儲蓄的方法來積攢財富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我現在年輕但不富有,要靠著積攢儲蓄來致富,那麼等到我可以稱謂富足的時候,恐怕我都已經年紀大了,也玩不動了吧。
 
所以人會想要速速的來致富,這種想法是藏在人心當中深刻的渴望;要是我現在富有了,以後我就不必再努力的工作了!不能不說這種想法真是誘人啊,如果要從年輕努力到年老。那是多少努力和勞苦呢、是吧?
 
所以一夕致富或是快速致富是很吸引人的引誘;但是正因爲如此,這也成爲了很好的誘餌。我們知道誘餌是必須要能夠很吸引人的,如果不能吸引人的話就不能當作誘餌,獵物怎麼會想要咬餌呢?
 
甚至有的快速致富的道路是違犯法規的,許多(年輕)人想要快速發家又沒有資本,就做起這種無本的買賣,如果真有這麼好的事為什麼別人不去做?因為這是法規所規定不可行的,去做的人就會違反規則要被罰甚至被關。
 
人就算是因爲一塊餅而枉法都是不好的。當然我不是說為了黃金和鑽石就可以枉法,但是真的有許多人是因爲很小的事就扭曲了原則;有的人是看了人的情面就枉水放水,並沒有收什麼賄絡,可能所放水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所打破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所打破的就是原則,而原則是不能用金錢計價的。
 
因爲有許許多多的人想要快速的發家致富,也就有惡人看中了這樣的潛力,設立陷阱。你所想要的是發家致富,他們貪圖的是你那些必需拿出來的成本,雖然可能是不多,但是積少成多嘛,也是不勞而獲的呀。
 
所以奉勸那些想要快速發財的人,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如果真有這等好事。那知道的人怎麼不自己去發這個財或是照顧他自己的家人或是多年的老朋友?會把這麼好的事輪到你的頭上,所以千萬要小心。
 
有的人很小心的,也沒有上過什麼惡當,但是他一生都在到處尋找那種可以快速致富的機會。我就認識這樣的人,真是一直都在尋找,也很小心、步步為營的沒有被騙;但是因爲花了太多的工夫東看西看的,最後他也沒有在自己可以做好的事上付出足夠的努力,就這樣他的一生到老也沒見到發達成什麼樣。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王道(箴言28:15)

箴言28篇:15 暴虐的君王轄制貧民,好像吼叫的獅子、覓食的熊。 16  無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貪財為可恨的必年長日久。 17 背負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裡奔跑,誰也不可攔阻他。
 
君王的權柄是怎麼來的呢?最早的王就是由牧人轉業的地方武力,他們就憑藉著武力向周圍的農牧居民收取保護費,這就是最早的稅收;其後也尋找居民當中矯健有力量的加入他們的隊伍,這就是服役;而王也爲人民提供保護和解決問題等服務。
 
如此這般的小王再輾轉收服、合併,最後成爲大國,這其中是要經歷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通俗的講法就是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在裡面,所以我們說王的權柄一定是來自於神的;而以色列的王更是直接由神所命定的,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大衛是第二個,從此之後就由大衛的家坐以色列的王座。
 
我們就拿大衛和掃羅相比,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他的施政也比較有利於人民:掃羅的施政就不如大衛,並且在他的晚年也在施政當中参入了過多的個人喜好,隨著自己的任性而行:但是掃羅的權柄也是出於神,他要殺大衛,但是大衛卻不敢傷害他。
 
在掃羅和大衛之後,有更多的王、也是有好有壞的,其中也不乏暴虐的王,他們對百姓施加重賦,也有無故流人血的罪,雖然神也會追討他們的罪,但是當他們還在王座上面的時候,百姓還是得聽從他們的,他們的威勢就好像吼叫的獅子、覓食的熊,百姓難以抵擋。
 
雖然說人民應當聽命於王,但是這怎麼可能是無限度的呢?是的,王是有收税和徵徭役的權柄;但是徵收的多了、百姓也就苦了,他們是必須自己節衣縮食來滿足王的要求,這怎麼可能是無限度的擴充呢?

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就接到百姓的請求,之前所羅門因為要興建聖殿、以及之後的建設,因此對百姓徵收較重的徭役,現在羅波安繼位。百姓就要求減賦,當時年長的大臣都認同百姓的要求,但是年輕的臣子認為王不可以在百姓面前示弱,反而要加重他們的徭役。
 
羅波安後來聽從了年輕臣子們的建議,對百姓宣布要加重他們的搖役和賦稅,沒想到就遭受到到百姓反抗。雖然王是有武力的,但是百姓門的數目有千千萬,羅波安於是落荒而逃,最後就導致以色列南北兩國的分裂;這便是無知君王的最好寫照。
 
一般來說:王若有求,民必需得要應。那麼誰來防止王的貪婪呢?那要靠朝廷的自制,有見識的臣子就知道徭役苛捐不可太重;重的徭役像前面所述的羅波安要加倍徵收的,就直接引發民眾的反抗;當然在臨到反抗的臨界線之前,還是有一段範圍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政府的課捐變重了,那是會抑制民間的經濟活動的。比如說百姓如果每花10塊錢,就要交一塊錢給政府,那麼百姓就不太想花錢了。如果是每花10塊錢,只要繳交兩角錢。那麼百姓就會多消費一些,也就是說有更多的錢會流到市場當中,經濟就更加熱鬧而有成長了。
 
所以想要國家長治久安的,政府就必定要克制自己的貪慾。不但是君王的課徵不能貪,臣子之中若是有貪圖賄絡的,也是必定會造成國境之間的不公平,這也是造成人民反叛的重要原因。水滸傳當中的許多好漢,就是被官員的不公平給逼上梁山的。
 
最後17節講到揹負流人血之罪的,這是神所不喜悅的,同時也可能招致人的報復,為他們的親人復仇。箴言在這裡說:他們好像是往坑中奔跑。坑是掉進去容易,想要拔出來就困難了。 並說沒有人可以攔阻他們,
 
那麼王呢?可以說基本上是每個王的手上都沾了各樣的人血的。那麼王都是背負流人血的罪嗎?還有軍人警察也是同樣的嗎?不,並不是如此的。當王或者是軍人、警察必需傷害人時,他們是按照神的旨意,流有罪之人的血。那麼就沒有流人血的「罪」歸在他們的身上,就不在這個範疇了。
 
但若是他們是按照私意殺害他人時,那流人血的罪仍歸於他們自己的,就是王也不例外。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敬畏真正的道理(箴言28:12)

箴言28篇:12 義人得志,有大榮耀;惡人興起,人就躲藏。 13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14 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裡。
 
箴言又再度的講到義人與惡人,是的,箴言就喜歡怎麼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講這些題目,它不一次把一個題目講完,事實上也很難一次就保證把題目講的全備了,就是這樣慢慢的、在不同的方向上面慢慢地敲打,這樣漸漸的就把整個形狀給顯現出來了。
 
義人得志、或者是義人得勝,那是值得有大榮耀的,人人都會為此歡喜快樂;但若是相反的是惡人興起了,那人們就要爲之害怕了。一個國家的長官若是由一個義人來上位,那麼人人彈冠相慶,彼此互相祝賀會有好日子過了。
 
但是若是一個小人上位了,他愛聽讒言,喜愛人恭維拍馬,不聽真心的諫言;那他所用的官員自然也都是那些迎合拍馬之人;這樣的官員又會欺下瞞上,報喜不報憂,欺壓百姓討好上級,那這樣子的國家還能好好的待下去嗎?沒有辦法的就躲藏著、低頭做人;有辦法的就潤了,乾脆移民好了啦。
 
我們剛才講到了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這正是13節所說的「遮掩自己罪過的」。那人為什麼要遮掩自己的罪過呢?不就是不想面對嘛,不想讓上級知道惹來批評,不想讓同伴或是百姓知道,以免讓人看不起。
 
他心裡想著,這只是一時的運氣不好,下次就不會這樣子了。那知他這樣子的想法,是連他自己也都騙了。比如說經濟數據很差,這是單純的運氣不好嗎?是國際大環境不對,還是其它國家對我們不友善;這些都是找藉口。
 
但是如果人不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不想想看自己的經濟政策對不對,社會是怎麼對待私營企業家的,也不想想看自己是怎麼對待世上其他國家的。那麼就算是在別的方面加強力度,只想著刺激經濟、印錢,那豈是會有效果的嗎?
 
反而是願意承認自己的過錯,不但是承認而且是要真正的改過。經濟數據造假不單單只是遮掩過犯,這還會讓對眼前的狀況,對未來的方向判斷都不準確。想要獲得人們的原諒,首先不是先得知道錯在哪裡、才能改過來。也唯有把錯誤給改正了,才能不再繼續錯下去。
 
神是有恩典有慈愛的神,他也憐憫我們的軟弱。這裡告訴我們要獲得憐憫的,也必要先離棄自己的罪過。這不是神給我們所設的條件,而是我們若是不從過犯中回轉過來,光光是神的憐憫不計較他的過犯,免去了這次的刑罰;但是人若是還是停留在過犯中,那麼錯誤的後果還是會再回來的,還是要自己面對的。
 
所以我們應當要長存敬畏的心,是神將這個天地間的道理都啟示給了我們,我們面對這個真實的道理也只能順服;不只是順服神,不也是順服道嘛。而神也應許我們這些順服的人,真正把這些話語當一回事的人,也必定要蒙福的。
 
相反的,既然已經蒙神的啟示,卻又心存剛硬的,這不只是在抵擋神、因為不肯順服;也是硬著心要和道理硬槓,這樣的人,不管是在怎麼樣祈求,再怎麼樣獻祭;或者是說完全不承認神,那又怎麼樣能夠槓得過這天地間的真道,那必然是將自己陷在禍患裡的,沒有人能夠救他。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加增虛浮的事(傳6:11)

傳道書六章: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在第六章的最後,作者寫下了幾句意難明的句子。在第10節這個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的究竟是指什麼呢,沒有辦法說的準。我們只能知道不論是人或是物、是天使,都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有的物種之間的差距是努力無法相爭和改變的,就像是兔子沒有辦法與人相爭那樣。
 
但是我們現在主要是要看第11節,經文中又講到: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些關於虛浮的事增多的事呢?我知道我們都不願意承認我們幹了許多虛浮之事,也會鼓勵人們不要將生命浪廢在虛浮之事上面。
 
但是事實上呢,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卻都是滿了虛浮之事啊!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我們在世上的這一生不都是虛空,不都是捕風嗎?愚妄是虛空、智慧也是虛空啊;所以經文當中所說的是「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其實虛浮和不虛浮並非是由物質和精神來決定的。米和麵是支持生命不可少的,但是音樂和藝術就並不一定;在飢荒的時候一幅畫作能否換來一筐麵包呢?那也不一定;但是反過來說、我們只聽說過有偉大的作品留傳百世,卻沒見過麵包可以擺放數年的,那到底哪個是虛浮的呢?
 
耕種糧食供人吃喝好似不那麼虛浮,但是糧食也要有人買賣和運輸才能送到要吃的人手上去,那這個算是虛浮嗎?那再進一步、買賣糧食期貨的呢?有些人作買賣根本就不在乎所買賣的是什麼,最後他所賺所賠的就是數字,那是不是又是虛浮呢?
 
在支持生活的事上苦幹實幹的那是實事,那得著人的稱讚是不是虛名呢?在中國每一個工廠裡面會有勞模,也就是給與那些對公司工廠最有供獻的工人的一個稱號,照說這也是蠻實在的一個稱謂;但是也有的人是在公司和工廠裡走人情靠關係的運作來拿到那個稱號,所求的就是一個名聲,那又是虛浮的事了。
 
然而名聲也並不一定就是虛浮的事情,我們到了第七章會看到「美名強如美好的香膏」人求美名大概是虛浮;但是美名本身也就是人們對所見的你而給的總結,我們到了神那裡去也要受鑒察,不也是要得一個稱許嗎?如果人都說你是有愛心有信心,而你也確實就是如此,這又怎麼會是虛浮的事呢?
 
所以虛浮與否、有的時候真的是說不清道不明;我們有時也不能確知我們所從事的事是不是虛浮。有時我們對人傳道就是對牛彈琴,人聽了也根本就聽不進去,那似乎所做的事就是虛空的,但是有時我們所撒的種子最後也都發了芽,那又不是虛浮的了。
 
雖說並不能確知,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在在事務之間相比。和朋友出去玩是不是虛浮也很難說,但是朋友相約去網吧打通宵的遊戲似乎就是更增加虛浮了。人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如果將大把的生命浪廢在無意義的遊戲上,那好像就是更虛浮了。
 
只是人的一生也是漫長的,如果我們不去玩遊戲,那我們又能幹些什麼呢?如果我說是坐在那裡看著羊群長大,那豈不是更浪廢時間了?但是那就是亞伯拉罕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所作的事,他也靠這件事養活他的家人、不是嗎?所以12節「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這裡所用的就是問句,也無人真正知道真相。


 

行爲純正的人(箴言28:6)

箴言28篇:6 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7 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與貪食人做伴的卻羞辱其父。 8 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 9 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 10  誘惑正直人行惡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裡;唯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律法是保障私有財產的,就從摩西所頒布的十誡中就有告訴我們「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 並他一切所有的」這些在當時就都是屬於私有的產業,而神則說這是不可貪戀的。這種保障私有的制度呢,就鼓勵了人可以努力來擁有更多,而所擁有的也得到了保障。
 
有了保障之後、有的人比較努力、也有人較懶惰,長久下來人與人之間就分出貧富了。不管是窮是富,在律法前面都是一樣的,並不會說窮的人就是被律法所看不起,同樣的也不會說是因為富有就被律法所譴責。
 
那麼何以會有「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這樣的一句話呢?這是因為在人的心中是嫌貧愛富的,在許多人心中,窮人就算是什麼事都沒有做,但是他只要出現在我的家門口或是我的工作場合,那都是不恰當的。於是就有人想要驅趕窮人。
 
而相反地,許多人家或是商家,就盼望有富人開著豪車來到自己的地方,就算他們什麼東西都不買,只要他們來到就好像蓬蓽生輝;而這樣的人在另外一方面又在驅趕那些啥事都沒有做的窮人。
 
其實第6節應該可以改爲「行為純正的人,勝過行事乖僻的人」這樣便真正公允了。人應該要行爲純正,不該行事乖僻,這和貧富都沒有關係。那箴言要這樣說,只是為了要矯正人們固有的嫌貧愛富之心。
 
而箴言也誇獎謹守律法之人,並說人只要謹守律法的便可算為是智慧之子。這就和箴言17:28節所說的「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人不管是否有聰明才智,若能真的按照律法而行,那也不至於行出什麼愚妄之舉。
 
那麼喜好吃喝呢?傳道書說「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傳2:24)可見神不會反對人吃喝享樂,該吃吃、該喝喝,只要是在份內的範圍,那都是很好的;但是貪食呢,恐怕就會超過神所給人定的份。
 
與貪食之人爲伍的,那恐怕就是酒肉朋友了。和一個朋友偶爾去吃飯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朋友總是離不開吃食,如果你自己沒有這個嗜好。那恐怕也會很難過。所以能夠和貪食之人爲伍的,那也就真的成了酒肉朋友了,這樣的人怎能給家族帶來榮耀呢?

人以厚利加增財物,從原文看起來,就是那些所謂放高利貸的,他們收取很厚重的利息來增添自己的財利;這樣的人必定是貪愛錢財的,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和憐憫窮人的人扯上任何關係呢?
 
其實這不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同樣在傳道書2章中也說的更明白。「2:26 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唯有罪人,神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那就是說這樣的財富轉移,乃是出於神的作為,不是惡人所願意的,就在冥冥中給成就了。箴言13:22也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這就是神的大能,是萬物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律法與惡人(箴言28:3)

箴言28篇:3 窮人欺壓貧民,好像暴雨沖沒糧食。 4 違棄律法的誇獎惡人,遵守律法的卻與惡人相爭。 5 壞人不明白公義,唯有尋求耶和華的無不明白。
 
窮人和貧民有多大的區別?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別,窮人也是窮,貧困人可能要比窮人再稍微窮一點,大家都有需要,但是窮人要比貧苦人要站得穩一點,就憑著這一點點勢力,窮人就得以欺壓貧民。
 
窮人並不是不了解貧窮人的苦,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所欺壓的對象正在遭受與他們一樣的苦,甚至還要更苦更多;但是因為他們「可以」和「能夠」,他們就為了他們自己的自私,欺壓了那些比他們還要更可憐的人,這就有如是暴雨沖沒了糧食,那真的是苦上加苦了。
 
律法與惡人,那就是站在相反的兩端。律法就是定義何為惡,它有條款吿訴人們何為惡;而惡人就是罔顧律法、行為衝撞律法的人。照理說人間的各種權柄都是與律法站在同一邊的。然而權柄確實卻還是掌握在人的手中。
 
權柄會譴責惡人嗎?應該是要的,因爲國家或是社會基石就是律法(也就是法制)如果一個國家或是社會沒有統一的行事標準和規則,他們這個國家社會就要分崩離析了。這就是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以後也要推行書同文車同軌,一個國家要有一樣的標準。
 
在一國之內,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行為是值得誇獎的,這最大的誇獎是來自於權柄;權柄照理說是應該要參照律法而行之。但是事實上惡人中有不少沽名釣譽之徒,他們勾結權柄,以利益交換來換得誇獎。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誇獎有什麼好處,常常誇獎也是可以換得利益的。比如說政府要招標一個工程,會有許多商家來競標,在這個時候當然工程的標案的成本價是一個參考,但是和價錢同等重要的還有商家的信譽;而這個信譽,當然是可以從過往的誇獎而得來的。
 
權柄體系中的某一些人,就可以爲了某些私人的利益交換,將這個誇獎送給那些行賄絡的人。而行賄絡的人轉身便可以將自己所獲得的誇獎,再去轉包其它的工程,進而獲得最大的利益,要遠超過賄絡所需的百倍,這就形成了一個勾結的利益圈。
 
那樣當然是對國家與社會不好,包商想要獲得最大的利益,其中還要包辦行賄的成本,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偷工減料,這樣才能比那些老老實實施工的工程隊賺得更多。權柄接受了賄絡誇講了惡人,那就是出賣國家和社會的利益。
 
而一個正直的官員或者是權柄該當如何作呢?當有商人將賄絡送上門的時候。他應該要怎麼作呢?他豈不是應該要按照律法行事,拒絕那些賄絡,並且如果可能的話,要將那些行賄的廠商排除於外!因爲他們花了代價來行賄。肯定不是因為看你可愛,而是想要賺得更多。
 
壞人不明白何為公義嗎?他們是不看重公義而只是看重利益,他們並不是不明白公義,而是不明白公義的重要,是關乎生死的。而尋求耶和華的,就一定會明白公義的重要,因爲那是神一直在強調的,他就是公義的主。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誘惑正直人行惡道的(箴言28:10)

箴言28篇:9 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 10 誘惑正直人行惡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裡;唯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11 富足人自以為有智慧,但聰明的貧窮人能將他查透。
 
我們都知道律法是神所賜的,神要人遵守律法;另外我們也知道我們應當愛神,應當敬虔;與遵從律法是有條款可以遵從不同的,敬虔到底要怎麼樣才算是敬虔,則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我們一般來說就是要多花時間親近神,多敬拜多禱告。
 
是的,我們應該多禱告,許許多多的牧者也要我們多禱告,這當然沒錯,我們應該要多禱告,但是我們應當如何的禱告呢?如果說禱告就像是與神說話,那在我們與神說話的同時,是否也應當像是與朋友說話那樣,更多的了解認識我們的朋友。
 
說到朋友,如果兩個人性格不相投,那是難以長久作朋友的。我們向神禱告向神說話也是這樣,如果朋友的一方總是提出各樣的要求,卻又離的遠遠的不露出善意,不肯向自己靠近一步,這樣的朋友能做的長久嗎?
 
神頒下律法並不僅僅只是要人來遵守的,那也顯明了神的性質、神的喜好。所以人若是對於神所頒下的律法不屑一顧甚至還有反抗的意識的話,那就是並不願意站在神這一方了,那這樣的人在此後再多提禱告要求的,這樣的禱告就顯得可憎了。
 
神是美善且是正直誠實的,正直且誠實的人就是神所喜愛的人。但是有的人卻喜愛犯罪與邪惡,這是因爲人自從被魔鬼撒旦的引誘而犯罪了之後就越發越邪惡了,他們喜愛邪惡的撒旦而遠離了神。
 
人的犯罪和邪惡怎麼說還是人自己的選擇,撒旦是引誘者;但是如果有人在自己犯罪之後還不夠,還要去引誘其它的人來和他一樣,那麼他所作的便已經是撒旦的工作了。預言裡面說就是撒旦到了末後也要掉在無底坑裡面不能出來,更何況是爲撒旦作工的人呢,也必定是有著同樣的命運。
 
和惡者相反的,這裡又說「唯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這是對於遵守律法的人,完全遵守律法者便是完全人。這裡的完全人和撒旦惡者的工人是相對的兩個極端。而完全人也有著應許說他們是必承受福分的。
 
我們可能還不能夠算成是完全人,但是我們至少也不是作為撒旦的工人去引人行惡道。多數的人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如今我們也是依靠救恩來得救的。
 
我們在人間所經練的都是虛空,有智慧的人所經歷的和沒有智慧的人都一樣是虛空,因為眾人最後都要歸到同一個地方去的。即使是傳道書告訴我們智慧和愚昧人都是虛空,但是傳道書還是說: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2:13)
 
富足的人、他們在某方面看起來是成功的,他們在積累資財上要作得比貧窮人要成功,於是他們想:錢才是世人所都想要的,我既然在這方面如此成功,所以我比世人都還要更有智慧。這個邏輯似乎是有點道理,但是用錢財來作爲評定成就的這個前提卻是錯的。
 
那麼貧窮人是不及富足人嗎?其實只有在累積錢財的這方面不足;在觀察神的作為。思考人心的這些方面,因為能夠看得更全面更通透,不像富人被錢財給一葉障目了,不被錢財給拖累的所謂「窮人」反而更要能夠看透人性。